“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再現(xiàn)滇池濕地

10月13日,兩名觀鳥愛好者在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觀察到一雌一雄兩只世界極度瀕危珍稀鳥類——青頭潛鴨活動,青頭潛鴨也被稱作“鳥中大熊貓”,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這已經(jīng)是近兩年來第四次在滇池濕地觀察到青頭潛鴨。

在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觀察到的青頭潛鴨 王英 攝

在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觀察到的青頭潛鴨 王英 攝

13日早6時,昆明鳥類協(xié)會常務理事王英和觀鳥愛好者姜蕾,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5號站附近的水域尋找鳥類時發(fā)現(xiàn),一處偏遠水域中有兩只黑色的水鳥活動,用專業(yè)觀鳥工具觀察時發(fā)現(xiàn),這兩只水鳥長得跟“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極其相似,后經(jīng)晉寧區(qū)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確認,這兩只水鳥確定為青頭潛鴨,為一雌一雄。

據(jù)了解,青頭潛鴨雄鳥頭和頸黑色,具綠色光澤,眼白色。上體黑褐色,下背和兩肩雜以褐色蟲蠹狀斑,腹部白色,與胸部栗色截然分開,并向上擴展到兩肋前面,下腹雜有褐斑;兩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鳥體羽純褐色。繁殖期雄鳥協(xié)助雌鳥選擇營巢地點,在地面刨出淺坑或集一堆葦草筑巢。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yǎng)育。在沿海或較大的湖泊越冬。

青頭潛鴨為世界極度瀕危鳥類,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棲息地喪失、過度捕獵、人為干擾等一系列原因,青頭潛鴨種群數(shù)量急劇下降,全球數(shù)量僅1000只左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蔽锓N。

此前,青頭潛鴨在云南境內(nèi)如大理洱海偶有記錄。隨著滇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改善,滇池濕地已經(jīng)多次觀察到青頭潛鴨。

新聞延展

除了紅嘴鷗 滇池還有這些冬候鳥

近期,老朋友紅嘴鷗抵達滇池外海,昆明又將開啟一年一度的觀鷗季。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滇池已經(jīng)成為包括紅嘴鷗在內(nèi)越來越多候鳥的重要越冬地。除紅嘴鷗外,滇池的冬候鳥還有哪些?記者帶你認識一下它們。

滇池位于云南高原中部,為中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因所處地理位置正好位于中國西部橫斷山系候鳥遷飛路線上,加上其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滇池流域擁有較為豐富的鳥類多樣性,是包括紅嘴鷗在內(nèi)很多候鳥重要的越冬地或遷徙途中停留補充食物的“驛站”。

目前,滇池湖濱濕地的鳥類包括夏候鳥、冬候鳥、旅鳥、留鳥等。其中夏候鳥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個地區(qū)繁殖,秋季遷徙到較溫暖的地區(qū)去越冬,次年春季再飛回原地區(qū)的鳥類,滇池流域常見的夏候鳥包括大杜鵑、噪大葦鶯等。

旅鳥是指遷徙中途經(jīng)某地區(qū),但不在該區(qū)域繁殖或越冬的鳥類,也稱過境鳥。滇池流域常見的旅鳥有中杓鷸、灰斑鸻、彩鹮等。

留鳥則是指全年在固定地理區(qū)域內(nèi)生活,不進行長距離遷徙的鳥類,滇池流域常見的留鳥有中白鷺、蒼鷺、牛背鷺、池鷺等。

冬候鳥是指冬季在南部較暖地區(qū)越冬,次年春季再遷徙到北方繁殖,秋季帶著長大的幼鳥飛回原地區(qū)越冬的鳥類。滇池流域常見的冬候鳥有:紅嘴鷗、紫水雞、綠頭鴨等。

觀察記錄

2021年3月31日

觀鳥愛好者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觀察到一只雄性青頭潛鴨,這在滇池濕地屬首次發(fā)現(xiàn)。

2021年12月28日

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記錄到一雄一雌2只青頭潛鴨在濕地內(nèi)活動。

2022年1月5日

攝影愛好者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再次記錄到了5只青頭潛鴨(有亞成體)。

滇池流域常見冬候鳥

棕頭鷗

王智斌 攝

王智斌 攝

屬鷗形目、鷗科。

形態(tài)特征:中等體型(約42cm)。頭為棕色,背部淺灰;虹膜呈淡黃色,嘴、腳深紅,腹部及各級飛羽純白;趾間具蹼。黑色翼尖具白色斑點。冬鳥眼后具深褐斑塊。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綠翅鴨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雁形目、鴨科。

形態(tài)特征:體小(約37cm)。虹膜呈褐色;嘴為灰色;頭部栗色,皮黃色貫眼紋橫貫頭部,雄鳥有明顯的金屬亮綠色翼鏡,體羽多灰色,肩羽上有一道白色條紋。雌鳥褐色斑駁,腹部色淡前翼色深,頭部色淡。腳為灰色。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赤頸鴨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雁形目、鴨科。

形態(tài)特征:中等體型(約47cm)。雄鳥頭為栗色而帶皮黃色冠羽。體羽余部多灰色,兩脅有白斑,腹白,尾下覆羽黑色。雌鳥通體灰褐色,腹白,下翼灰色。虹膜棕色;嘴藍綠色;腳灰色。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紫水雞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鶴形目、秧雞科。

形態(tài)特征:體大(42cm)。虹膜呈棕紅色,具紅色額甲;其嘴型特大且為紅色;除尾下覆羽為白色外,整個體羽藍黑色并具紫色及綠色閃光。爪為黃褐色。 

保護等級: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赤膀鴨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雁形目、鴨科。

形態(tài)特征:中等體型(約50cm)。虹膜褐色;雄鳥嘴黑,頭棕,尾黑,次級飛羽具白斑及腿橘黃色。雌鳥似雌綠頭鴨但頭較扁,嘴側橘黃,腹部及次級飛羽白色。腳橘黃色。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紅頭潛鴨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雁形目、鴨科。

形態(tài)特征:中等體型(約46cm)。雄鳥的頭部為栗紅色,嘴亮灰色,胸部及上背為黑色。腰黑色但背及兩脅顯灰色。雌鳥背灰色,頭、胸及尾近褐色。虹膜雄鳥紅而雌鳥褐;嘴灰色而端黑;腳灰色。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綠頭鴨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雁形目、鴨科。

形態(tài)特征中等體型(約58cm)。虹膜呈褐色;嘴為黃色;雄鳥的頭及頸部是深綠色帶光澤,具白色頸環(huán),胸栗色。雌鳥褐色斑駁,有深色的貫眼紋。腳為橘黃色。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赤麻鴨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雁形目、鴨科。

形態(tài)特征:體大約63cm。頭皮黃,全身橙栗色,雄鳥夏季具黑色領圈。飛行時白色的翅上覆羽及銅綠色翼鏡明顯可見。雌鳥和雄鳥相似,體色稍淡,頭頂和頭側幾白色,頸基無黑色領環(huán)。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腳黑色。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骨頂雞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

屬鶴形目、秧雞科。

形態(tài)特征:體大(約40cm)。虹膜紅色;嘴白色;具顯眼的白色嘴及額甲。整個體羽深黑灰色,僅飛行時可見翼上狹窄近白色后緣。腳灰綠色。

保護等級:三有保護鳥類。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供圖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nèi)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