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警方發(fā)布新型引流詐騙預警

本報訊 記者張章報道 10月7日,演員孫藝洲發(fā)文稱:“收到快遞是一張蟹卡,最后發(fā)現(xiàn)是詐騙。”他提醒大家千萬謹慎,別掃碼,謹防上當。而類似的快遞蟹卡,已在昆明出現(xiàn)。

10月5日,市民殷女士收到從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寄出的中國郵政快遞,拆開快遞后是一張由卡紙包裝的“金秋蟹禮”2388型蟹卡,蟹卡及卡紙內均未標注生產單位名稱及聯(lián)系方式,僅留有一個二維碼,要求收件人用手機掃碼提貨。因自己從未購買過蟹卡,殷女士第一時間撥通快遞上的寄件人電話,“寄件人填的是金剛,電話是虛擬號打不通,我懷疑是詐騙!痹诙喾铰(lián)系未果的情況下,殷女士向本報熱線提供了這條線索。根據(jù)殷女士提供的蟹卡,記者掃碼后跳轉到了名為“在線客服”的網(wǎng)頁鏈接,根據(jù)對方要求提供收件人電話號碼后,對方準確地發(fā)送了殷女士住址和電話等個人信息,并要求記者進一步提供殷女士的職業(yè)、年齡等信息,當記者問及對方如何獲得殷女士的收貨地址信息及蟹卡來源時,對方便不再回應。

經昆明市反詐中心研判,此類事件為新型的電信詐騙引流方式,目前在昆明本地并沒有成案,但已有市民收到外地郵政快遞寄來的蟹卡。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事主信息,利用金秋食用大閘蟹的熱點,通過廣發(fā)快遞的方式郵寄“提蟹卡”,目的就是讓事主信以為真,掃碼掉入騙子事先準備好的圈套,繼而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事主實施電信詐騙。市民如收到這樣的快遞,千萬不要掃上面的二維碼,在扔掉前務必將二維碼涂掉,避免有人拾撿后被騙,同時也呼吁物流寄遞業(yè)從業(yè)人員嚴格落實實名登記,從源頭上避免類似案(事)件發(fā)生。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