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下午的陽光,繼續(xù)昆明老街的快樂之旅。在品味過光華街、文明街和景星街的歷史風韻之后,“昆明老街”一日游穿過甬道街,進入云瑞西路、云瑞東路合圍的勝利堂片區(qū),最后從文廟直接返回光華街,這就是一日游的路線了。這里展示了老昆明的另一番風貌:就在昆明老街這片20多公頃的地域上,見證了始于大理國時代,經(jīng)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建立至今的一部完整的變遷史,足足有近900年的厚重和滄桑,被視為了解一個城市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一扇窗口。
甬道街:花鳥蟲魚相伴聶耳故居
甬道街在光華街和景星街之間,想當年,總督衙門既設,周圍的道路便應運而生。首先是正對大門的“甬道”。“甬道”是清代官員進行禮儀活動、進出總衙門的正式通道。地位身份較低的官員及平民,只能走側面較為狹窄的小巷,這就形成了甬道兩側呈“L”形的東卷洞巷和西卷洞巷(卷洞,既窄小彎曲之意)。現(xiàn)今,這里已經(jīng)是聞名遐邇的花鳥市場。
在這里除了與花鳥魚蟲為伴,市民都要去看一看聶耳故居了。甬道街73——74號,一間穿斗結構的傳統(tǒng)民居二層小樓,底層兩間鋪面,原名“成春堂”中藥鋪。人民音樂家聶耳,1912年2月15日(陰歷臘月二十八日)便誕生在這間小中藥鋪樓上,童年時在此居住。
云瑞路:看盡昆明歷史變遷
沿著甬道街橫穿光華街,進入云瑞路合圍的勝利堂片區(qū)。這一片區(qū)就是從清代康熙時期云貴總督在此建署而開始逐步形成的?滴醵辏1683年),總督蔡毓榮把就云南府改建為總督署?偠窖瞄T是云貴兩省的最高機關,經(jīng)歷代總署不斷修葺建設,氣度不凡。
而勝利堂則建于原云貴總督府舊址,1944年動工興建,最初名“志公堂”,后改為“中山紀念堂”,1946年落成時改稱“抗戰(zhàn)勝利紀念堂”,建筑形式除觀眾廳為弧形山墻外,采用傳統(tǒng)歇山式灰筒板瓦屋頂、清式斗拱。勝利堂的周圍布局也做了改造,鳥瞰整體呈一高腳杯形狀,氣勢頗為壯觀。勝利堂兩側的弧形道路云瑞東路和云瑞西路即為杯壁,,北邊的云瑞北路為杯口。清代云貴總督的照壁所在地建城橢圓形的云瑞公園作為底座。
1950年12月,昆明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決定,抗戰(zhàn)勝利堂改稱“人們勝利堂”,并在勝利堂前廣場中央埋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石,1995年2月24日落成。碑通高27米,方形,基座二層,并利用基座地下空間內設云南人民英雄紀念室,碑身底部四壁嵌有放映云南人民斗爭歷史的浮雕,紀念碑莊嚴肅穆,表達了云南人民對革命先烈的崇敬與懷念,F(xiàn)在,勝利堂及“人民英雄紀念碑”都處在維修之中,新年不久,將會以新的面貌示人。
文廟直街:第一條柏油路的商業(yè)復興
從云瑞東路走到人民中路向左拐,直至文廟都被納入昆明老街的范圍。文廟原是有座典型的、完美的中國園林建筑,是我市城區(qū)較大、建筑較為精美的建筑群之一。不過,由于各種原因,舊有建筑逐步被拆毀改建,除欞星門、泮池上的碧水橋和1978年左右重建的桂香樓外,其他建筑包括碑刻、楹聯(lián)、匾額均無存。近年來,通過整治,文廟既保持了環(huán)境清幽、樹木蔥蘢的特色,又設立了許多高雅的文化活動項目,充滿了濃郁的生活味、市井味和文化味。
對于許多需要做招牌的企業(yè)和個人而言,文廟直街是最佳去處,經(jīng)記者多方打聽,終于找到了現(xiàn)任昆明市制帽廠廠長、土生土長的老昆明人張紹棋。張先生稱,1949年解放時,文廟直接退街鋪路就一直是現(xiàn)在的樣子,當時,文廟直街還是昆明城最早的一條柏油路示范街,街道雖窄,但卻是一條非常繁榮的纓帽街。據(jù)史載,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就有纓帽這個行業(yè)了。
后來,由于洋氈帽(禮帽)興起,帽業(yè)就逐漸萎縮了。直到10多年前,有一個昆明人第一家做起了印字、寫招牌的活,大家看見商機,就紛紛效仿,漸漸形成了昆明今天的廣告招牌制作一條街。
這條街已經(jīng)孕育了現(xiàn)代商業(yè)的萌芽,街對面的“錢王”王熾的銀號木樓已經(jīng)駁蝕多年,現(xiàn)在亟需搶救性保護。走在一起的毛先生說:“文廟直街還只是淺層次的商業(yè)開發(fā),以后兩旁的商鋪可能會發(fā)展IT和動漫等新型產(chǎn)業(yè),而老房子將要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維修。為兩邊的鋪面找到合理的使用功能,相信文廟直街的商業(yè)復興指日可待!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