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遠洋系債務棋局縱橫交錯,難以看清誰是過了河的卒子,誰是靈活的車。
9月11日晚間,遠洋資本有限公司發(fā)布2020年公開發(fā)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公司債券(第一期)2023年第一次債券持有人會議結果的公告。
據(jù)觀點新媒體了解,證券簡稱“20遠資01”,期限3年,當前余額10億元,當期票面利率5.3%,附發(fā)行人贖回選擇權、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豁免本次債券持有人臨時提案等期限及監(jiān)票相關程序的議案以及關于給予90日寬限期的議案,但是關于調整“20遠資01”本息兌付安排及變更增信措施的議案未獲通過。
遠洋資本背后的遠洋集團,則在9月12日迎來股價暴漲,成交量15.55億股、漲幅82.42%,均創(chuàng)下上市以來最高紀錄,近一個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躍榜。
增多的反對票
公告顯示,《關于調整“20遠資01”本息兌付安排及變更增信措施的議案》僅獲得10%同意票,反對與棄權則分別占了51.05%及38.95%。
上述未通過議案內容為:本期債券的本金兌付期限調整為自2023年9月9日起36個月,兌付日調整期間本期債券當期票面利率維持不變(按照年化利率5.3%計息)。
發(fā)行人將自本議案表決通過之日后在兌付日調整期間的2025年9月9日、2026年9月9日分別兌付10%、90%本金。
本期債券自2022年9月9日至2023年9月8日期間、2023年9月9日至2024年9月8日期間、2024年9月9日至2025年9月8日期間產生的全部利息,發(fā)行人將于2025年9月9日一次性付清。
另外,發(fā)行人擬就本期債券增信措施進行調整,將原增信措施中所質押的“由非合并報表內關聯(lián)方股權”更換為“公司及公司關聯(lián)方所直接持有的項目公司股權及債權”。
事實上,“20遠資01”在去年已進行過一次回售延期。
2022年9月5日,遠洋資本召開“20遠資01”債券持有人大會,將“若投資者行使回售選擇權,則其回售部分債券的兌付日為2022年9月9日”,改成“無論投資者行使回售選擇權與否,本期債券兌付日均為2023年9月9日”,并增加南通星龍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50%股權質押于受托管理人用于債券增信。
當時投票結果是同意占51%、反對占36.93%、棄權占12.07%,將將通過。一年過后,愿意支持展期的投資者已變得更少。
中期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遠洋資本負債總計122.06億元,應付債券8.4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約10.62億元。
2023年上半年,遠洋資本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凈減少4417.24萬元,期末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967.66萬元。
報告期內,遠洋資本營業(yè)收入1.24億元,同比減少50.37%,凈虧損2.75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0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6月30日,遠洋資本為遠洋集團及附屬公司取得的借款提供擔保,金額為12.67億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幣17.67億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遠洋集團子公司北京中聯(lián)置地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應收蕪湖德業(yè)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款項余額約為55.22億元(2022年12月21日:約105.60億元)。
其中,遠洋資本提供融資擔保措施所涉及的資產包括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賬面價值為7.79億元。
而遠洋集團2022年報提到,截至2022年末,遠洋集團應收第三方款項從25億元增長至227億元,直接導致遠洋被審計師出具“保留意見”報告。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北京中聯(lián)置地”對“蕪湖德業(yè)投資管理中心”的上述應收款項。
彼時遠洋管理層解釋,該筆資金最終用于支持遠洋資本營運資金及投資。審計師則強調,遠洋資本管理層未提供相應資料,無法核實這筆資金目的與遠洋管理層描述一致。
遠洋資本與遠洋集團之間的關聯(lián)交易,或許也讓部分投資者心生顧慮。
風險切割
公開資料顯示,遠洋資本為遠洋集團旗下投融資平臺,前身為2013年成立的遠洋地產房地產金融事業(yè)部,主要進行股權投資、設立私募股權基金等業(yè)務。
而“20遠資01”系遠洋資本獨立發(fā)行的公司債,遠洋集團未提供增信和擔保措施,無償還責任。
此前8月底召開的中期業(yè)績交流會上,針對市場上較為關注遠洋資本債務處置問題,遠洋集團表示,遠洋資本是遠洋集團持股占比49%的聯(lián)合營公司,經營獨立、財務自主,其債務處置不會影響集團的經營基本面及償債、融資能力。
IPG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表示,遠洋資本是遠洋系一個重要平臺,如果債務違約,必然會對遠洋集團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影響其融資能力和市場信任度。
此外,遠洋資本的違約也可能會引發(fā)連鎖反應和交叉違約,可能導致遠洋集團的融資渠道受到限制。
相較于遠洋資本,遠洋集團自身的債務問題也存在壓力。
8月14日,遠洋集團發(fā)布公告,旗下將于20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SINOCE607/30/24(ISIN:XS1090864528)未能在8月13日寬限期結束前付息,觸發(fā)違約風險。所幸的是,到8月17日晚間,遠洋集團便宣布2024年、2027年和2029年到期的3筆美元債票息展期方案正式通過。
8月31日,遠洋集團旗下公司遠洋控股公告,《關于調整“18遠洋01”本息兌付安排及提供增信措施、增加本息兌付寬限期條款的議案》也獲得54.1184%持有人同意,該債券發(fā)行量20億元。
截至2023年6月底,遠洋集團借貸總額較2022年底降5.26%至919.16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貸款446.16億元,占比接近50%,在手現(xiàn)金資源總額僅76.50億元,且包含45.04億元受限制銀行存款。
遠洋集團目前未出現(xiàn)違約事件,境內債展期成功,美元債票息也展期過關,但警報并未徹底解除。
此前7月6日,遠洋集團發(fā)布公告稱,自6月起,股東中國人壽、大家人壽為遠洋集團成立聯(lián)合工作組,并聘請中金公司為財務顧問,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遠洋集團的經營情況”。
從2022年遠洋集團數(shù)次出售資產回血的交易中,中國人壽便已屢屢出現(xiàn),包括2.33億元接盤朝陽區(qū)甲級寫字樓中國人壽金融中心,50.15億元接盤北京遠洋銳中心21%股權,以及30億元接盤北京頤堤港一期項目公司股權。
柏文喜對此表示,中國人壽、大家人壽作為遠洋集團的股東,如果要“兜底”遠洋集團,有多種可能的措施,首先就是增持股票,這將有助于穩(wěn)定遠洋集團的股價,并提升公司市場地位。但在操作上,銀保監(jiān)會對于險企投資房地產的比例有嚴格規(guī)定,且房地產投資風險也被視為較高等級。
作為遠洋第一、第二股東,中國人壽和大家人壽持股比例分別為29.59%和29.58%,多年來恪守30%的投資監(jiān)管紅線。
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優(yōu)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jiān)管有關事項的通知》,優(yōu)質險企權益類投資比例提升,從30%升至45%。
而在最近的9月10日,金融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關于優(yōu)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jiān)管標準的通知》,引導保險公司支持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首席投資官、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yè)協(xié)會會長王軍輝公開表示,中國人壽將堅定持倉信心,持續(xù)加大權益資產配置的權重和規(guī)模。
在此后兩天遠洋集團的上漲行情中,部分投資者將金融監(jiān)管總局關于險資監(jiān)管的最新通知視為重大利好。
柏文喜則表達了謹慎看法:“大幅度的股價波動,可能隱藏著一定市場風險。”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