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姜專欄:無“臘”不歡

雖說如今過年已經(jīng)不再將吃喝認真當回事了,但春節(jié)的重要意義很大程度上需要著落在飲食上體現(xiàn)。所以大部分現(xiàn)代家庭的春節(jié)活動主題仍然是吃,只不過早已暗換了心情,空余一點象征性的儀式,虛應個景而已。說到儀式和象征,殺雞宰鴨之外,斷不可少的還有腌臘制品。說來不算什么珍貴之物,若沒有的話,這年的感覺就大打折扣,年不成年了。如果過年都與普通的日子再無二致,那一年到頭還有什么盼頭呢?又怎能不叫人生出“年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來。

過年是正月間的事,但為過年準備的腌臘制品卻早在上一年的臘月里便須開始投入運作。臘肉之名也驗證了它與臘月的關系。主婦們似乎都受著同一種秘密生活法則的指引,冬至前后,便紛紛不約而同地采買鮮肉,動手腌制起來。豬肉自然是主角,或五花,或肋排。手筆大的,頭面蹄膀都敢涉獵。大塊好肉,用混和了花椒香料炒熱的鹽細細抹勻,再施以按捺揉搓等諸般按摩手法,便可入甕修行,以待重見天日。幾天功夫的靜修,鮮紅的肉色變作滄桑的暗紫,氣質(zhì)大變,隱隱透出咸香的肉味,比起鮮肉的豐腴直白,別有一種成熟內(nèi)斂的風情。冬至一過,家家戶戶的陽臺上便被這樣修短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肉塊裝飾一新,雖不及紂王原創(chuàng)的酒池肉林來得壯觀,但也隱隱生出些輕奢豐足的盛世氣象來。叫人一見就滿心歡喜,堪稱隆冬一景了。只不過這樣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美妙景象,越洋跨海之后卻遭遇迥異。不但沒有起到弘揚中華美食的功效,反而生出無謂事端來。

新聞里報道,幾個見識短淺恪守法律的美國公民,在瞻仰到華裔芳鄰家陽臺上布出的臘肉奇陣后,不僅沒有垂涎三尺,反而是大為驚駭,生出許多匪夷所思的聯(lián)想來,甚至有人懷疑那是變態(tài)殺人狂在展示受害者的殘軀,最后驚動了警察上門查問,才解除誤會,一哄而散。從新聞圖片來看,那家陽臺上的臘肉是掛得稍微密集了一些,肉塊的確也略嫌大型了一點,不太符合中庸克制的審美習慣。但無論怎樣,看上去還是正派的好肉,并無半點邪僻之狀,美國佬從小啖腥嚼膻,閱肉多矣,居然會被這個嚇得花容失色,莫名恐慌?磥磉是被文化差異屏蔽了判斷力。被偏見左右了好奇心。南橘北枳,只是委屈了無辜的臘肉。

按照國內(nèi)慣例,晾好的臘肉還需經(jīng)過煙氣熏陶才真正算大功告成,最好的方案是將臘肉掛在燒柴火的土灶上方,通過日復一日裊裊升起的炊煙,將煙火香氣味緩緩滲透到肉里。但是現(xiàn)代化的居住方式顯然無法提供這個方便,所以有人想出權宜之計,用汽油桶改造成一個簡易的桑拿室,采集來大量柏枝和鋸木末,在桶底部焚焙,臘肉便掛在桶的上半部,在濃煙圍繞中快速完成由腌肉到熏肉的升級。速成版的熏肉雖不及漸進版的滋味醇厚,底蘊深遠,但比諸平庸的腌肉,明顯多了一些層次,有條件操作的人家多半還是愿意嘗試。由此可見,那場臘肉風波里的華裔家庭已算是十分謹慎克制,倘若他們不管不顧地在美國社區(qū)里找個角落熏起肉來,引發(fā)的恐怕就不是普通“友邦驚詫”了,招來反恐層面的反應都有可能。

臘肉的美味,單從味覺的層次而言,其實還達不到人間至味的水平,但卻總有叫人魂牽夢縈的魅力,依靠的是制作過程的不斷延長,從冬至入甕腌制到最終蒸煮切片上桌,最起碼要經(jīng)過一個月的周期。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倩影在望而不可近,芳澤時嗅而不得嘗。唯有在冬日的凜冽寒風里,一天天看著豐腴的肉塊衣帶漸寬,形銷骨立,怎叫人不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所幸這場相思只維持一個月,恰到好處地吊起人的胃口,又不至于被漫長的等待拖入絕望。臘肉的美味印象,于是就從建立的那刻起便被預設在人心里了。(文圖/檀姜)

(云南房網(wǎng)為《云觀察》唯一授權發(fā)布網(wǎng)站,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轉(zhuǎn)帖,否則后果自負。

本站轉(zhuǎn)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nèi)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zhuǎn)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