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控別被微信控住了

方便真實地找回老友

崔小姐很誠懇地對記者說,“你加我為好友吧!太方便了!”是的,使用微信與熟人聯(lián)絡非常方便:短信打字很麻煩;打電話還要電話費;有些文字需要幾句話才能說清楚的,通過微信的一個表情、圖片,就可以直觀地表達敘述者的意思。

同時微信的真實性也是其得到人們信賴的重要原因。據(jù)CNNIC網調數(shù)據(jù)顯示,從微信用戶主動添加好友的方式可以看出,微信是QQ在移動互聯(lián)網上的一種延伸,77.46%的微信用戶添加的好友是自己的QQ好友,QQ是微信背后的強大后備軍。手機通訊錄以60.15%的比例成為用戶添加微信好友的第二大方式。

在崔小姐看來,與不熟的人使用微信聊天,依然會用打字的形式,還是有些拘謹感,并沒有體現(xiàn)出與其他社交軟件的優(yōu)越,但是和熟人可以肆無忌憚地用語音嘻嘻哈哈,很帶勁。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運轉,人情味仿佛已被忙碌沖淡,中國尤其是大都市正在從傳統(tǒng)的“熟人社會”轉變?yōu)椤澳吧松鐣,朋友之間的溝通機會在變少。然而,微信的橫空出世緩解了這種狀況。“我是通過‘朋友圈’來發(fā)布自己的狀態(tài)的,與朋友們分享我最近在做什么。另外,還可以了解我的朋友們的近況。現(xiàn)在我的人人和微博都用得比較少了,更個人化的東西我會首先想到發(fā)到‘朋友圈’里。因為那里面大家都會常去看,閱讀率也比較高,我親密的朋友也就是我的目標受眾群都在其中,評論的內容也必須是共同好友,其他人是看不到的。我覺得很好,有一種被保護感!贝扌〗阆蛴浾哒故舅呐笥讶χ黜摚芏嘈畔⒌某尸F(xiàn),展現(xiàn)了她平時悉心的經營。通過朋友圈,以往“心中有卻不聯(lián)系”的朋友再次保持了線上的接觸,“不用大費周章地思考開場白,一個‘打招呼’就搞定了一切”。

微信控,小心越界!

人們通過微信即時了解朋友的相關資訊,加強彼此溝通,重溫昔日友情,讓天涯變成咫尺,自然是好事。然而,不少“微信控”將穿衣、吃飯、交友、聊天、應酬,甚至偷拍、偷錄的內容。

上傳到微信中。“微信控”在有意無意間超越了道德甚至法律的“界限”,給他人帶來了傷害,也給自己平添了麻煩。

剛剛步入職場的敏婷(化名)最近遇到麻煩了。在參加公司高層會議時,她一時大意將公司2013年的工作計劃拍了照片上傳微信,本意是向親朋好友展示下自己的最新動態(tài),卻不知怎的,一來二去被競爭對手掌握了公司新的戰(zhàn)略部署,導致公司陷入被動。而她由于泄露公司的商業(yè)機密,不僅要被撤職,還將面臨公司的索賠。損失,怎一個“慘”字了得!

小李在一次參加EMBA同學聚會時,同學們幾乎一見到他,毫不例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現(xiàn)在是“微信控”啊,幾乎天天都在微信上“刷屏”……令小李沒有想到的是,由于他的瘋狂刷屏給大家?guī)砹藷⿺_,那次聚會成了同學們對小李平時微信騷擾的一次集中控訴。事實證明,微信在將友情緊緊維系在一起的同時,也終將無法避免“一擾俱擾”的尷尬。

更有甚者,有不法分子竟然打起了微信的歪主意,利用微信來進行犯罪。“機不離身,信不離手”的深圳居民楊女士是一位“微信控”。有一次,她收到一條添加好友的申請,看到申請人“阿峰”的微信頭像斯斯文文,楊女士便添加其為好友,隨后便經常和“阿峰”聊天、見面、吃飯,一次“阿峰”帶楊女士出外練車,期間在楊女士下車查看車輛時,突然開車揚長而去,并順手牽羊帶走了楊女士放在車上的財物。

“查附近,查來的不一定是好人;搖一搖,搖來的可能是厄運”。和“阿峰”一樣利用“微信”實施詐騙、盜竊、強奸及涉黃交易等違法犯罪的行為,早已不是個案,屢屢在公安機關的記錄中上榜。輕則損失錢財,重則傷及性命,“微信控”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微信交友也是柄雙刃劍,如不加鑒別、交友不慎,將刺傷自己。

不能讓微信搞亂生活

微信對生活潛在的負面影響還不止這些。為了在加好友的時候更容易被老朋友認出來,人們往往會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照片頭像、聯(lián)系資料來申請賬號。不少人更是喜歡在微信上曬自己的生活照。但是,一旦我們的微信賬號被盜,注冊時的許多真實有效的信息就容易成為被不法分子利用的犯罪工具。迄今為止,利用手機安全殺毒軟件是目前保護微信賬號比較安全有效的方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杜曉君說,目前被微信犯罪侵害的對象多為喜愛上網的男女青年,他們與犯罪嫌疑人一般通過手機微信聯(lián)系,由于手機微信“身份驗證”功能薄弱,因此公安機關從事主所提供的微信資料中,無法進一步核實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破案的難度一般較大。

面對新型的微信犯罪風險,除了公民自身應加強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外,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部門、行業(yè)更應該加強監(jiān)管和監(jiān)督,網絡運營商、網絡公司要加大對公民個人信息的儲存保密力度,相關部門也要對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犯罪行為嚴厲打擊,才能真正有效地壓縮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間。

然而,針對微信被利用成為犯罪工具的問題,騰訊公司有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十分遺憾”。騰訊公司稱,微信正采取應對措施,如當文字信息中出現(xiàn)“賬號”、“轉賬”、“銀行”等內容時,系統(tǒng)會自動彈出提示“請警惕任何向您獲取或要求您輸入賬號密碼的行為,務必確認對方的身份及官網鏈接”;又如對曾有過金融詐騙舉報的賬號采取封號處理。目前,公司方面能做的僅此而已。

微信,像所有的新興事物一樣,具備紅與黑正反兩面。正如一位資深微信玩家所說的那樣,“如果微信是一個愛玩、愛鬧的孩子,那顯然他也愛耍惡作劇,我們一定要用心教育好這個孩子,要幫助他茁壯成長,但千萬不能讓他把我們的生活搞亂弄糟。”(文/孫思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云南房網為《云觀察》唯一授權發(fā)布網站,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轉帖,否則后果自負。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