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絡間最火的新聞,莫過于“內地小孩兒香港街頭便溺引發(fā)斗毆”的事情。假若在內地任何一個城市(包括北上廣),這都沒有問題,人有三急,人之常情嘛,況且人家還是個孩子;但在香港,這就成了一件足以引發(fā)兩岸人民關于文明與道德之間對壘的大案例。
>>相關閱讀:
昨日,本地媒體報道,昆明即將開行的地鐵,將“暫不禁止車廂內飲食,但地鐵區(qū)域禁止吸煙”,這樣的規(guī)定,放在內地擁有地鐵的城市中,也并非先例,北京、上海等城市雖也曾效法歐美、香港的做法,對車廂實施“禁食令”,但“現實”與“文明”之間,就像“蝴蝶風不過滄海,誰又忍心責怪”!但在香港,車廂內進食,是一種在法律上不被允許、在道德上不被推崇、在輿論上不被贊美的事情。
香港便溺事件
很多人說,為什么內地人去香港總要“丟人現眼”?內地人的素質什么時候才能提高?首先,筆者想要說的是,在說“內地人”一詞時,說者本身,也同樣是“內地人”中的一名,坐在電腦前對時事、民生評頭論足之時,你是否能做得、或者成為你理想中的那個“內地人”?其次,內地人近幾年入港旅游,確實屢屢出現過類似不文明的行為,但在動輒幾百、上千萬的赴港人群中,這樣的事情,畢竟還是個例;第三,內地游客偶爾“脫序演出”,之所以往往會以軒然大波收尾,與媒體、社交平臺以及輿論的“推波助瀾”,不無關系。小處固然不可隨便,但小題也不應大作。
一件生活上的之所以備受矚目,無非是一些好事之士喜歡講這種習慣的碰撞,解讀為“文明的沖突”,進而引申出“一國兩制”下兩岸民眾相處之道的大話題。內地人與香港居民之間,因文化層次的差異和文明程度的差異產生分歧,真的需要上升到“不文明”“素質差”等道德譴責層面嗎?內地公民的素質,與中國人的教育、文化、社會價值觀、生活習慣以及個人約束力等眾多問題相聯(lián)系,如果對民族自身缺乏自信,只會在你遇到“內地人在香港制造了事端”之時,義憤填膺的說上一句:“別去香港丟我們的臉了”,那么,你本身就是在給“內地人”這個大群體丟人。
關于昆明地鐵“不禁食”的規(guī)定,我們同樣也應該充分理解和尊重,這是遵循目前中國社會現狀的普遍作法,北京、上海等地先出臺后廢止“禁食令”的先例,就在充分印證著:在當下中國民眾文明意識普遍不高的情況下,過于理想化的上馬一些文明約束,最終效果顯而易見。筆者雖不贊成地鐵車廂內進食,并承諾今后也絕對不會在地鐵車廂內進食,但昆明市有關部門在昆明地鐵1、2號先即將全新貫通之際,結合當下實際提出這樣的暫行辦法,雖與文明背離,但不失為務實的做法。
昆明地鐵斗南站
我們無意去為小孩兒的父母詭辯,或許事情本身并非小孩兒有意當街便溺,但既已造成事實,態(tài)度謙和是先決條件;我們也無意去贊揚港人的公民氣質,因為打著“提倡文明、揭露惡習”的旗號,行“暴露隱私、踐踏人權”的事情,本身也沒什么“文明”可言。當下社會,文明之標尺在你我心中,所謂文明,應該是眾人共同認同、并全體遵守的社會行為,如果一些人以自己所謂堅守的文明之姿,去抱怨、甚至中傷那些所謂不文明的行為,這對立關系,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種不文明的基礎上。昆明地鐵的貫通,將方便昆明市民的日常出行,對于地鐵車廂文明,我們在不斷倡議的同時,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將曾經或者即將要散落一地的文明節(jié)操,用一點一滴的實踐,重拾起來,那么,到那個時候,“地鐵禁食”的禁令,有或者沒有,又有什么差別呢?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