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 穩(wěn)得住 能致富 ——楚雄州闖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子

栗子園移民小區(qū)

綠水青山畫卷美,美好生活踏歌來。楚雄彝族自治州嶄新的移民新村如寶石鑲嵌在秀美田野中,傳誦著一個個動人的移民搬遷故事。如今,在移民家園里,換了窮貌、改了窮業(yè)的搬遷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青山嘴水庫、觀音巖和烏東德水電站等一批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成功落地,29250人全部搬遷安置;中央水庫移民扶持基金績效連續(xù)4年被省財政廳、省搬遷安置辦評價為“優(yōu)”等級;2022年搬遷安置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位居全省第一……一項項優(yōu)異的成績,是楚雄州移民搬遷安置管理部門不斷將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引向深入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楚雄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實抓細,把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將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與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緊密結合,闖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新路子,真正做到建設一個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huán)境、造福一方百姓。全州正以奮斗者的姿態(tài),奮力開創(chuàng)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新局面。

挪窮窩出深山 筑夢綠水青山間

金沙江邊拔地而起的移民搬遷安置新村處處綠韻依依。眼前有便利的基礎設施,遠處有怡人的碧水青山,給群眾帶來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移民新村的和美景象,是全州水電移民工作的縮影。自2007年起,觀音巖水電站等一批大型水電站陸續(xù)啟動建設,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工作也應運而生。十多年來,楚雄州搬遷安置辦公室緊緊圍繞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緊扣“三堅持、三做到”,高標準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重點、有亮點的移民新村“美麗家園”項目,讓移民在新家安居樂業(yè)。

作為金沙江中游河段水電開發(fā)一庫八級的最后一個梯級電站,觀音巖水電站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實現(xiàn)“西電東送”的重點工程。來自大姚、永仁2個縣的搬遷安置移民有5734人,通過庫區(qū)和移民安置區(qū)內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加快實施,觀音巖水電站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極大改善、收入穩(wěn)步提高,有力推動了庫區(qū)和移民安置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

在金沙江水岸的另一邊,烏東德水電站建設搬遷安置也是楚雄州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元謀縣4個鄉(xiāng)鎮(zhèn)搬遷安置的移民群眾共計11539人,江洲、金龍、大樹、龍街4個移民新村如今已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通過堅持綠色生態(tài),注重城鄉(xiāng)融合,移民安置點建設與鄉(xiāng)村振興、小城鎮(zhèn)發(fā)展、旅游開發(fā)緊密銜接,伴隨著水電移民黨建“十大工程”、“五項”工作制度的落實,創(chuàng)意農業(yè)、景觀農業(yè)等成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乘著水電移民搬遷的東風,元謀縣江邊鄉(xiāng)紅色旅游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落地,鄉(xiāng)里群眾進城時間由一個半小時縮短為二十多分鐘;江邊鄉(xiāng)龍街渡跨江大橋建成通車,結束了金沙江北岸群眾的擺渡歷史,江邊鄉(xiāng)的移民群眾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闖出一片新天地。

高峽平湖,綠樹掩映。如今的金沙江兩岸,一個個移民新集鎮(zhèn)整齊劃一,芒果、鳳梨、牛油果等特色產業(yè)蓬勃興起。

穩(wěn)得住能就業(yè)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搬是第一步,安是更關鍵的一步。

2013年,因金沙江觀音巖水電站建設,大姚縣鐵鎖鄉(xiāng)七棵樹村90戶316人搬遷到了紫丘村。為了幫助移民融入新的生活環(huán)境,各級組織先后在紫丘村投入5000多萬元,組織實施能力素質提升、勞務轉移輸出、特色產業(yè)培育等六大工程。隨著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搬遷群眾找到了新工作、適應了新生活。

促就業(yè)、保就業(yè)是楚雄州各移民新村得以持續(xù)發(fā)展的長久之道!斑@次培訓讓我對民族刺繡有了全新的認識,還學到了怎么設計服裝、怎么做短視頻!崩钕擅泛袜u汝秀在牟定縣大中型水庫移民民族刺繡培訓班上頗有感觸地說。

牟定縣搬遷安置辦后期扶持移民培訓責任人陳曉蘭介紹,培訓主要以刺繡針法、產品設計、短視頻營銷為主,邀請常年從事民族刺繡創(chuàng)新研究的老師,以及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普明惠等為培訓班授課。

以牟定縣為例,近年來楚雄州不少移民安置點把移民培訓工作作為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移民產業(yè)發(fā)展和移民新村建設為重點,結合移民群眾需求和市場導向,各安置點開展了以家政服務、肉牛養(yǎng)殖等為重點的培訓工作,不斷提升移民群眾的生產技能和轉移就業(yè)技能,讓移民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越來越寬。楚雄州2023年后期扶持計劃實施項目35個,總投資49740.25萬元,移民專項資金投資26287.19萬元,已開工項目22個。

新家園越來越好,移民群眾越過越舒心。“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搬遷群眾用今天的好日子回答: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有回應解千結 春風化雨潤民心

“家和萬事興,你們是父子,不能因為這點補償款鬧個不停!痹谠\縣江邊鄉(xiāng)大樹村委會矛盾糾紛調處現(xiàn)場,江邊鄉(xiāng)大樹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李加助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著調解工作。

近年來,為解決好群眾的矛盾,江邊鄉(xiāng)成立烏東德水電站移民矛盾糾紛調處專班,按照“4+2”矛盾糾紛調處機制開展矛盾調處。像李加助這樣的調解員在移民新村有很多,他們結合群眾風俗習慣,講好事理,說好情理,將為民利民便民貫穿于人民調解工作全過程,矛盾調處成功率86%。

位于楚雄青山嘴水庫附近的栗子園社區(qū)是移民搬遷實行城市樓房安置的社區(qū),也是楚雄市唯一一個純移民社區(qū)。為及時解決居民困難,社區(qū)不僅建立“一站式”為民服務大廳,為居民提供民政、計生、勞動保障等140多項便民服務,還根據居民家庭情況,把1942戶居民劃分為五個星級,通過在“釘釘”群上傳訴求、入戶巡查等方式,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加大對特殊人群的幫扶力度,做到普遍關愛與特殊關愛緊密結合,不斷把黨的溫暖送到各族群眾身邊。

“每次巡訪,我們的工作人員要真正走入家庭,通過精準定位才能上傳巡訪記錄。并且后期在需要的時候,這些記錄打印出來就能形成管理的臺賬!崩踝訄@社區(qū)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呂燕介紹道。

以防范化解社會治理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栗子園社區(qū)建立集警務室、群眾接待室、矛盾糾紛調解室為一體的綜治中心,成立楚雄市第一家社區(qū)法庭,推動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三官一律”進社區(qū),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援助、協(xié)商化解矛盾糾紛等工作,把理順情緒、紓解困難等工作抓在源頭。近年來,共排查調處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76件,真正實現(xiàn)“小事不出樓幢、大事不出社區(qū)、矛盾不上交”。

本報記者 呂瑾 王璐瑤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