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左撇子”:他們的左手

“左撇子”越來越多,在圖書館、辦公室、咖啡館里,常常能夠看到使用左手寫字或者工作的人。“左撇子”人數(shù)的上升,來源于一戰(zhàn)后人們對于左手人群的逐漸寬容。但這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16世紀,歐洲已出現(xiàn)日常禮儀使用右手的規(guī)定,使用左手者被認為缺乏道德;17世紀有人宣告:“‘左撇子’是不能正直行事的人……人們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人!

這種歧視在19世紀60年代和一戰(zhàn)期間到達頂峰,科學家、醫(yī)生都認為慣用左手是一種退化的標志,學校和家庭強行糾正人們使用左手的習慣!白笃沧印鄙踔帘灰暈樽锓浮⑼詰僬。到了20世紀中期,使用左手才漸漸被看作自然天性的表現(xiàn),和用右手一樣無可厚非。

左手歧視

很久以前,人們就習慣于把右手當作日常使用的主手,用右手敬禮、用右手打招呼、用右手在胸前劃十字、用右手宣誓等等。為何慣用右手已不可考,有說法表示這是因為對古代的戰(zhàn)士來說,右手持矛更容易保護位于左側胸腔的心臟,之后的數(shù)千年里,這種習慣被一代代傳承下來。

或許一般而言,右手比左手更常用、更靈巧,更能夠完成復雜精細工作,人們因此漸漸認為右手是善、完美和正確的象征;而使用左手的人就成為怪胎,用左手是惡、不完美和錯誤的代表。

1850年,法國加爾省塞澤河上的巴涅爾附近,一則極其恐怖的新聞令“左撇子”的名聲深陷泥潭:一個家庭的12名成員,包括女人和孩子,都慘遭殺害。報紙這樣描述道:“所有的人躺在廚房中央……留下了大量創(chuàng)口和挫傷……對尸體進行檢查的法醫(yī)證實,所有的傷口都是由利器造成的,致死的部位和方式都是相同的,種種跡象表明,這些致命打擊都出自一只堅強而有力的左手!”

這則新聞見報時的題目不是“巴涅爾的十二條人命案”或“某某家庭的謀殺案”,而是“‘左撇子’加帕爾的罪行”——可見在當時“左撇子”是多么惡名昭彰。

此后,人們更將許多罪行都往“左撇子”身上推!白笃沧印崩镏淖锓赴ā伴_膛手”杰克。1888年秋天,他殘忍的罪行讓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大為震驚;還有“崽子”比利,美國西部亡命徒的象征性人物。然而,他們其實后來被發(fā)現(xiàn)都不是“左撇子”。而且根據(jù)法醫(yī)的報告,“開膛手”杰克除了一例案子,其他都是用右手干的。不過此后關于他們的電影,還是固執(zhí)地把他們塑造成“左撇子”,比如亞瑟·潘恩的《左撇子槍手》(1957年)用顛倒的達格雷照相術拍攝,電影主角在身體的左側佩戴了一只左輪槍——在人們眼里,“左撇子”罪犯似乎更陰險、更難以捉摸。

將“左撇子”與犯罪相關聯(lián),來源于犯罪學的泛濫——這門學科在19世紀末期誕生后,迅速發(fā)展,并擁有大量研究者和擁躉,其領導人是意大利人凱撒·隆布羅索。凱撒是都靈大學法醫(yī)學教授,他認為“左撇子”是一類天生有犯罪傾向的人群,并稱在都靈監(jiān)獄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左撇子”的比例很高,他列舉到:“偶然的罪犯里面,96人中有9人是‘左撇子’;詐騙犯、偽造者里,34人中10人是‘左撇子’;女性罪犯44人中,10人是‘左撇子’……”。

這個粗糙而缺乏實證的理論如今或只值一哂,但對當時世界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甚至被稱為“19世紀最偉大的理論之一”。隆布羅索的名字“與目不識丁者在大街小巷傳播的各種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報紙到處傳播著隆布羅索的觀念”。而左手,在當時的名聲是“卑鄙地用暗器傷人的叛徒的手”。

對于“左撇子”的歧視在19世紀末種族主義泛濫時達到高潮,運用種族主義分析的觀點,人們認為“左撇子”是退化的標志。甚至許多科學家和醫(yī)生也為這種“不靠譜”的理論推波助瀾:1882年加埃堂·德洛納博士在提交給法國科學進步協(xié)會的一份報告中稱,“優(yōu)等種族中的‘左撇子’非常少,相反,‘左撇子’在低等種族中的比例較高!币獯罄麑W者布魯斯特在英國雜志上說:“‘左撇子’在下等階級中比上等階級中多,在黑人中比在白人中多,在原始民族中比在文明民族中多!

20世紀初,納粹政權視金發(fā)碧眼的雅利安人(現(xiàn)代稱為北歐人種)為最優(yōu)秀的“主宰”種族,同時清洗以猶太人為主的非雅利安人。納粹政權推行這一觀點時,輔以多種荒謬的理論,其中之一便是“‘左撇子’被認為是那些已經(jīng)退化、喪失了其種族優(yōu)良品質的人”。1935年,希姆萊甚至被納粹政府委托了一項研究,調查左手使用習慣與同性戀傾向的關聯(lián)。

當時甚囂塵上的理論甚至對今天也有影響,張國榮有一首歌名為《左右手》,林夕的詞中這樣寫道,“從那天起我戀上我左手,從那天起我討厭我右手!备柙~以左手指代同性戀,并被視作蘊含有同性戀者尋找自我身份認同的含義。

這些缺乏科學依據(jù)卻容易蠱惑無知民眾的觀點,使得從19世紀最后幾十年到二戰(zhàn)結束前這段時期,“左撇子”如墜地獄。整個社會的敵意和歧視如此明顯,以至于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使用左手時,要使用所有可能的手段加以矯正,如把孩子的左手反綁在身后,而作出如此身體上的摧殘的目的,就是害怕孩子“最終成為(慣用左手的)殘廢人”。在這樣的心理高壓下,習慣使用左手的人,總是懷疑自己會是天生的罪犯,或是性取向不正常的人。

學校與“左撇子”之戰(zhàn)

對“左撇子”這個特殊人群來說,中世紀是一個“黃金時代”。因為學校尚未普及,下層社會,尤其是農村是“左撇子”最安全的避難所。盡管“左撇子”的聲譽不好,但他們在社會中卻得到相當?shù)膶捜荩谠齑瑥S、工作間都時?梢钥吹健白笃沧印钡纳碛啊

但到了16世紀末,隨著教會學;蚪虆^(qū)學校在歐洲的建立,教育開始大眾化,書寫不僅僅是書法的問題,也是方法問題——必須按照正確的方法寫字,即用右手書寫。文化教育還和道德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在當時小學生的初級識字讀本中,有一本卡爾維亞克1560年出版的《兒童禮貌教育:學習正確的閱讀、發(fā)音和書寫的方式》,書中將用右手正確書寫提至禮儀教養(yǎng)的高度。

隨后,在17世紀歐洲人的識字教育大潮中,蘇格蘭男人的識字率從1643年的25%上升到1750年的78%;法國1696年只有29%的男子和14%的婦女會寫自己的名字,100年之后,識字率上升到48%和27%。這種變化對于社會的很多方面是有益的,對于“左撇子”卻是有害的。

而到了19世紀,公共教育經(jīng)歷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各種教育理論開始影響大眾對子女進行管教的觀念,其結果是沒有一個群體能夠逃脫學校的教化和規(guī)范化的影響。1882年,當法國實行義務教育時,所有的“左撇子”兒童,不管其社會地位和居住地點如何,都要屈服于右手社會的規(guī)則,并以平等的名義被要求放棄他們使用左手的習慣。

這一場“糾正運動”堪稱反“左撇子”的“十字軍東征”,而它正好發(fā)生在教育學理論上升時期,因此獲得了包括政治、家庭、學校、醫(yī)學和道德等各方面的幫助,并且聲勢浩大。比如一類名為“瓦爾道夫”的學校就有意推行“左撇子”的矯正,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左撇子”如果不被改造,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會在使用為“右撇子”所設計的儀器和工具中遇到很多難題;二是根據(jù)魯?shù)婪颉に固箖葼柕睦碚,“左撇子”是一個必須要戰(zhàn)勝的缺陷。家長應該努力勸說他們的“左撇子”孩子使用右手,而且,這種改造是一舉兩得的,不僅給孩子們培養(yǎng)了正確的習慣,同時也磨煉了他們的意志。在美國,長期以來“左撇子”都要向政府進行申報,這是一項強迫性的規(guī)定,導致的后果是,“左撇子”的數(shù)量在很短的時間內急劇下降。

而為了更順利地改造“左撇子”兒童,科學和設計上的新發(fā)現(xiàn)也來“幫忙”,人們甚至特別研制出了一些物件,例如專為右手設計的勺子。這種勺子的柄向左彎曲,這樣,孩子就只能用右手來使用它!白笃沧印眱和絹碓蕉嗟芈牭健坝每蓯鄣挠沂帧薄ⅰ白笫质悄Ч淼氖帧敝惖脑捳Z,甚至還會經(jīng)受被強迫綁住左手等強制措施。由于公共教育的普及,19世紀下半葉,右手統(tǒng)治取得了最終的勝利。1919年,一位作者發(fā)現(xiàn),學校里的“左撇子”已經(jīng)是“罕見的特例”——強制理論終于戰(zhàn)勝了天賦秉性。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