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北城故事:百年龍頭街 夢回鄉(xiāng)街子

夢境,接踵而至。

每每夢回,都是一條叫龍頭街的“鄉(xiāng)街子”隱隱的喧騰聲由近及遠,雞鳴、犬吠夾雜著小販抑揚頓挫的吆喝聲,然而這通擁堵、臟亂差、假冒偽劣商品橫行的龍頭街將伴著“俊發(fā)城”的城改而流逝,取而代之的將是有小橋流水的“龍泉古鎮(zhèn)”。

>>相關閱讀
昆明北城故事:百年龍頭街夢回鄉(xiāng)街子
龍頭街歲月:百年鄉(xiāng)街子,今夕為誰憐?
百年昆明歷史回歸龍頭街靜待俊發(fā)城
南開疆北拓土俊發(fā)南北造城沖千億目標

行走在龍頭街,恍若行走在有著百年歷史帶著些泛黃味道的平平仄仄的詩句上。在這字里行間,我確信在這行將消失的略帶滄桑的百年龍頭街上,仍有一些“謠曲”在傳唱;我確信在這典型的昆明“一顆印”式兩層土木結(jié)構的小院內(nèi),仍有一些有關人文民俗甚至是市井的音符在流轉(zhuǎn);我也確信在這一把把生了銹的大鎖背后,仍有朱自清、聞一多等文人吟游的蹤影;我更確信這百年龍頭街必將在“俊發(fā)城”的牽引下低吟淺唱地在遺跡上作出全新的暢想。

腳步輕一些,再輕一些,生怕踏碎了一地的記憶,觸痛了屬于龍頭街行走了百年的古遠的夢。呵,險些就忘記了此行的目的,我是一個尋夢人。

龍頭街的“鄉(xiāng)街子”記憶

那是一段有關“龍頭街”,有關“鄉(xiāng)街子”的記憶,算算年頭,應該是從明末清初就已經(jīng)開始了。

鄉(xiāng)街子現(xiàn)狀

遺憾的是我并不清楚龍頭街過往的歷史,查閱了資料才知龍頭村又叫龍頭街,是昆明北郊比較大的集鎮(zhèn),也是昆明北郊著名的農(nóng)貿(mào)集市,更是北通四川的要道,因龍泉鎮(zhèn)的鎮(zhèn)公所位于此地,所以也有直接以龍泉鎮(zhèn)稱呼此地。龍泉村東依寶臺山,西臨金汁河,聚落沿小街兩側(cè)成南北狹長狀,因村旁山形似龍頭而得名。在晚清,龍頭街是昆明北郊貿(mào)易唯一的集散地,南來北往的馬幫也在這集結(jié),滾落的銅鈴盜走了龍頭街的寧靜,這條街跌進了繁華。

聽,像是小販帶著誘人味覺的嗓音鋪散在街面。

原來今兒是星期三。龍頭街上的人越來越多,熱鬧慢慢席卷而來,街上的人見人就打招呼,說說笑笑,走走停停。賣簸箕的,有鋤頭鐮刀的,擺地攤的,賣蔬菜水果的,賣魚的,賣豬肉牛肉的,賣活雞活鴨的,十分有穿透力的抑揚頓挫的吆喝聲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這邊是一個遇見了鄉(xiāng)親的老漢一拍對方肩頭大喝一聲,寒暄幾句便進入街頭的小飯館點上幾個家常小菜,一人一杯老白干邊喝邊敘舊;那邊是幾個婦人站在街邊滿臉堆笑地互相道著家長里短;這邊是一個小商販隨便找個相鄰小販作為牌搭子,往地上一坐,腳岔開就開始打牌,期間有一搭沒一搭地敷衍顧客幾句;那邊是做成了第一筆生意的小販比山花還要逗人眼目的笑臉,并狡黠地說上一句:“下次再來”。

有兩塊錢一份滋滋冒油的炸洋芋,有云南人最愛吃的米線,婦人們通常為孩子叫上一碗,就在街邊的食攤上坐著吃完然后匆匆讓位給別人。

或者更早的時候街邊還有茶攤吧。兩根竹竿撐起的布篷下,幾張小方桌,一些茶具就是這個茶攤所有的家當。走的筋疲力盡的路人總會前來咕嘟咕嘟喝上幾大碗,抹抹嘴,在桌子上放上幾個錢再匆匆趕路。

當然不止龍頭街,瓦窯村,司家營也曾經(jīng)繁榮昌盛。在城市的時間久了,你才會發(fā)現(xiàn)這才是一道市井生活中獨特的風景線。

傍晚,商販們開始收拾貨物,趕了一天集的人們拎著大包小袋歡天喜地地離去,龍頭街才散去。

本站轉(zhuǎn)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nèi)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zhuǎn)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

  • 房網(wǎng)用戶

    龍頭街也成記憶了。
    2013-09-03 20:38
  • 房網(wǎng)用戶

    龍頭街也成記憶了。
    2013-09-03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