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戶外驢友圈里,沒去過箭扣長城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驢友”。
最近認識了一位朋友,說去年一年,他堅持每月登一次箭扣,被我戲稱為“箭粉”。實際上我完全相信一個旅行愛好者,在第一次去過箭扣長城之后,肯定有第二次,第三次造訪它的愿望。據(jù)說北京境內長城總長度625公里,未開發(fā)、未被“圈養(yǎng)”的野長城達到600公里。長城景觀以險峻雄奇為主流,而箭扣,則是北京境內野長城的險峻雄奇之最。
然而箭扣也并不是只有職業(yè)登山家才能造訪,箭扣的野趣,包含了各種旅游心景。你來到箭扣腳下一個叫西柵子的村莊里,能遇到有些人,登山靴沖鋒衣持手杖背長繩,巨大的背囊上打滿了外掛,武裝到牙齒,這是要野營徒步穿越箭扣的驢友;也能遇到有些人長槍短炮三角架,扛著巨大的攝影包,穿著渾身是兜的馬甲,這是來拍長城的攝友;還能遇到有些人挈婦將雛,墨鏡陽傘,坐城觀山,這是要休閑健身,享受天然氧吧的一家子。
長城走勢大抵是沿著山峰山谷上起下伏,左盤右旋的。這樣子走到箭扣,這些起伏和盤旋突然變得劇烈,直上直下,且折轉回扭成W型,有人說就像一張拉滿了的弓扣箭不發(fā),所以叫做“箭扣”。但也有人說這“W”型折轉,更像一只站立的雄鷹張開翅膀,將飛未飛。還有傳說講箭扣本無名,有一地方官員來考察時覺得此處雄偉壯麗,在群山之間像一個澗口,故取名“澗口長城”,又覺氣勢不足,苦思冥想,得“一箭扣雙雕”句,不覺大喜,就此命名為“箭扣長城”。無論如何,我很喜歡“箭扣”這個名字,充滿了力量和氣勢的張力。
實際上我去過兩次箭扣了,第一次是兩年前的夏天,參加一個民間戶外圈的大型活動,之所以說“大型”,是隊伍龐雜,人員眾多,二十多人里,有四五十多歲的大姐,也有第一次參加戶外活動的小姑娘。因為箭扣太過著名,各種路線已經(jīng)非常成熟,在百度輸入“箭扣”詞條,會出現(xiàn)六十多萬篇相關網(wǎng)頁,有的說艱難,有的說輕松。領隊其實也是第一次去箭扣,他的計劃里戶外運動強度并不是很大,富有機動性,如遇險途則可以部分人員原路下撤到大本營西柵子村。但事實上后來證明這個計劃是有缺陷的。
出西柵子村,有保護野長城的宣傳路牌,寫著“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帶走,除了腳印什么也不留下!边@是戶外運動入門的基本原則。從這里開始進山,林密深幽,山路明顯,爬升并不太高,很快就到了山脊埡口上的長城城墻。埡口左側,城墻突然豎起,一個六七十度的陡崖直沖峰頂。臺階僅寸許,勉強托足,初次爬山者雖然心里有些嘀咕,但剛剛登上長城,誰也不肯就此下撤,小心翼翼,倒也全部上來了。
爬上峰頂?shù)拈L城敵樓,登高一覽,山林郁郁蔥蔥,心胸開闊,拍照的拍照,贊嘆的贊嘆,隊伍前進緩慢。原以為剛才那個陡崖就是傳說中的“天梯”,既然大家都平安通過,下面會好走一些。但到了真正的“天梯”,大家還是倒吸一口涼氣,剛才的陡崖還有臺階,此處則連臺階都沒有,一個接近九十度的斷崖,七八米高的崖壁上巖石呲露,突出石牙供人腳踩手攀,靠著墻角,搭了一根木頭,給人借力,也只是聊勝于無。這次活動領隊定義為休閑級,我們沒有帶任何登山工具,此時也沒有別的路線,只能徒手攀巖。刺激起內心的探險欲望,躍躍欲試,但團隊更為重要,略加商量,有攀登經(jīng)驗的人分成兩隊,一隊先行,探索著上升,記下最好的著手著腳點;一隊在崖下做保護,然后讓女生跟上,先上的人則探出頭來指點路線,如是,人員全部爬上天梯差不多花了半個小時。好在隊中沒有恐高者,至此行程不過三分之一,也沒有人愿意放棄,回撤的計劃基本是虛設。
風光越來越有趣,繼續(xù)沿著頹敗的長城前行,一路的敵臺本來是建筑相同的,但因破損——這時光的雕刻使它們千姿百態(tài),而灌木叢生,遠處的敵臺若隱若現(xiàn)。道路九轉回環(huán),急上急下,山勢略有華山的氣魄,常有懸崖,長城在懸崖上頹敗坍塌,險象環(huán)生,幸有山路可以繞行。斜陽西傾的時候,我們到達“鷹飛倒仰”。
前番的陡壁,天梯,到了這里,變得不值一提!苞楋w倒仰”是我們必需下降路過的懸崖通道,五至六米高,崖壁內凹,比九十度的直壁懸崖還險,崖底是亂石斜坡。人們形容說有鷹飛來,欲直上崖頂?shù)脑,也需要倒仰著,所以叫做“鷹飛倒仰”。懸崖通道兩側是更高的懸崖,別無他路。所幸崖壁上坑洼不平,石牙石縫,可以著手著腳,崖頂長了一棵小樹,根系堅固,樹干光滑,顯然是被探險往來的人抓握多年的。我雖沒有過專業(yè)的攀巖訓練,但自小在山區(qū)長大,幼時常逞竄墻爬樹之能,此時玩心大起,只覺刺激有趣。屏息凝神,吊在樹干上探頭查看周詳,探腳踏穩(wěn),移手抓牢,移挪之間,徐徐謹慎,平安著地后心生豪邁。只是我們隊伍人員龐雜,不少人幾乎是第一次參加戶外活動,部分男生尚且面露恐懼,女生更是驚慌。但如果原路回返的話,需要三至四個小時,勢必天黑,夜晚在密林山崖間行走,比這鷹飛倒仰更加危險。幾番鼓勵,我和先下來的一兩個伙伴,輪流上陣,一面指點可以著手踏腳的巖石凹凸,一面爬在小半,踩穩(wěn)站牢,用手掌和肩膀為伙伴做支撐點。雖然有些人兩股戰(zhàn)戰(zhàn),懸掛半空,不知所措,說話已略帶哭腔,但終于有驚無險,全隊全部安全通過鷹飛倒仰,差不多花了一個半小時,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了。在崖下協(xié)助指點的人,嗓子也喊啞了,脖子也仰酸了。
在此能看見不遠處峰頂?shù)囊蛔L城敵臺,比較醒目的是敵臺上有一棵奇松,那是著名的“北京結”——一線長城自東而來,在這一帶分成兩路,一路向西北,直達萬里嘉峪關,被稱為外長城;一路向西南,直到山西的娘子關,被稱為內長城。只是太陽已經(jīng)西沉,我們必須下山。實際上,這一天我們走的路線,不過是箭扣長城穿越路線的五分之一。
第二次去箭扣,已是今年一月份,盼著積雪未消,看個“望長城內外,唯余莽莽”的氣勢,只可惜那幾日天氣有點回暖,雪已化了不少。仍然是一天的計劃,本不打算走太遠,這次隊伍人員齊整,多是戶外老“驢”,包括那位“箭粉”朋友,路線了如指掌,并且?guī)Я伺蕩r繩索,上山的地點與上次不周,比上次路程多走了一倍,也是經(jīng)鷹飛倒仰下山,但到未到之前,朋友帶路拐進一似有似無的小路,居然繞過了斷崖。看來上一次,領隊功課沒有做足。
仍然沒有到北京結,下一次去箭扣,是不是考慮來一個重裝兩天,夜宿敵臺的計劃呢?箭扣!箭扣。ㄎ/空游無依圖/MEC)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