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街 昆明商業(yè)老街的文化記憶

百余年前,傳奇式人物、一代滇商王熾在昆創(chuàng)立“同慶豐”商號并籌資興建繁榮一時的商貿地帶——同仁街;百余年后,在傳承和尊重的理念下,老街換新顏,曾經各路商家競逐的同仁街,搖身一變成了如今獨具韻味的風情特色商業(yè)街區(qū)。

攤開昆明商業(yè)地圖,三市街商圈躍于醒目位置,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商圈是昆明市唯一的核心商圈,被譽為“昆明商業(yè)皇冠上的鉆石”。在這里有斑駁的百年老店,有昆明第一百貨商場“百貨大樓”,更有代表昆明商業(yè)經濟發(fā)展價值的商街。而在這諸多商街中,我們又不得不談及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同仁街。

同仁街是王熾在1872年主持修建,時與金碧路、三市街成為昆明城最為繁茂的商貿“金三角”,長僅里許,則集中了旅滇閩、湖、粵、桂、贛眾省商人,更有琳瑯滿目的港貨、洋貨入駐。雖然這里有著濃厚的商業(yè)氣息,但無疑也是鬧市中筑起的一塊愜意生活場所。在老昆明人的記憶里,這條街的場景是一樓一底的騎廊建筑,許多人家的一樓是廚房,到吃飯的時候,滿街都是煤煙味,不過這個味道很好聞;下雨天,小孩子不用擔心雨淋,在騎廊里就可以從東家跑到西家。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里的商鋪漸漸多了起來,有了昆明最早的來自廣東的“發(fā)廊”,到同仁街燙頭,是當時時髦人士的首選,爆炸式、大波浪。繼“發(fā)廊”之后,這里又多了些相館,同仁街的牙醫(yī)也開始出名,手巧的婦女在這里能找到各式各樣的紐扣和毛線……

不過因改造金碧路,老同仁街在1998年被拆除,現在的同仁街是2001年仿照原樣重修,因此別具一格的青石立柱騎街雨廊及當街法式建筑讓其成為昆明街市中別致勝景。騎廊采用整根青石柱,同時騎廊戶戶貫通,有明黃色的墻壁和暗綠色的窗欞,保留了連續(xù)界面的騎樓式商業(yè)街景觀;二樓的歐式小窗嚴格按照當年尺寸打造,帶有濃郁的法國風情,同時契合中式特色,在個別小窗的頂上加戴青色磚帽;鋪路的大青石也分外有講究,石間有縫隙,雨天不積水,天干時,石面返青,十分濕潤宜人。多雨季節(jié),行人不必到街面上穿行,順著間間貫通的騎廊內行走,就可以從一戶人家到另一戶人家。

在沿襲老同仁街文脈,給建筑物豐富文化內涵的同時,如今這條擁有百年商業(yè)積淀、享有不可替代先天地位的同仁街,更是成為當下昆明的時尚策源地和品牌商家集合地?偨ㄖ娣e約8000平方米的商鋪,一樓主營專賣,以品牌為特色,二樓提供城市中心區(qū)的休憩娛樂平臺,加之周邊寫字樓、酒店、住宅區(qū)、金融機構眾多,交通較便利。絕無僅有的黃金區(qū)位和得天獨厚的商業(yè)環(huán)境,讓同仁街上時尚族群頻繁光顧、八方游客穿梭如織,各路商家接踵而至,上演著百年前商賈云集、街市縱橫的繁盛之勢。

作為百年昆明歷史人文和商貿傳統(tǒng)絕佳載體的同仁街,如今在稟承傳統(tǒng)元素、延續(xù)昆明特質的基礎上,把握時代特征,為街區(qū)注入新鮮的建筑元素和商業(yè)元素。既恢復重現曾經的特色建筑風貌,又要結合現代城市發(fā)展需求,積極改良、更新普通風貌建筑;既要因循商業(yè)傳統(tǒng),也需要將最時尚的一線品牌店融入其中。按照這樣理念,“升級換代”后的同仁街成為了現在昆明特色風情商業(yè)中的強勢樣板和亮點。


鏈接:

歷史上的同仁街,因清末滇中富商王熾號稱“南邦之雄”,馳名省內外的“同慶豐”商號籌資興建,取其同行仁德者,猶言一視同仁之意而名?纪鯚胝撸1836~1903),字興齋,男,漢族,彌勒縣虹溪人。王青年時斗毆殺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慶,與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后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時清廷唐桐巡視川東,勸王開匯號并代辦鹽運。王即與席茂之分伙獨營,在西南、東南各大要埠設分號,專營存放匯兌業(yè)務。清同治十一年(1872),王在昆明主持“同慶豐”商號,并設“興文公當”兼營房地產,修建昆明同仁街,長約200余米,南起金碧路,北至寶善街,西臨三市街。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相關資訊

猜您喜歡

參與討論

登錄 注冊

熱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