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古色斑駁,洞內(nèi)清幽,為極樂勝地,故名“清華”。上億年前,這里別有洞天,為滇西五千年前石器人類居住遺址之一,故有“滇西第一洞”之稱。在這里,發(fā)掘了石器遺物,梯形石斧、石鑿,長條形及月形石刀、石錛等,穿越到古人類時期,進行一次歷史的考證。
走進洞中,鐘乳垂掛,琳瑯滿目,窺見頂上一隅,被稱為“碟大天”,相傳是唐僧師徒從西天取經(jīng)回來,乘船途經(jīng)祥云境內(nèi)的青海湖時,經(jīng)書被湖中鯉魚掀翻,愴然落水,經(jīng)書盡濕。孫悟空怒不可遏,高舉金箍棒痛打鯉魚精,鯉魚精招架不住,逃進清華洞中,孫悟空從山頂上方一棒戳下,洞頂上立即留下了一個碟子般大的圓孔,“碟大天”由此得名。
洞中之道,時窄時寬;進入洞中,時而躬身而行,時而側身而過。洞中,大洞套小洞,有的可以互相貫通,有的則獨立成洞,如進迷宮別有情趣。洞內(nèi)怪峰突兀,石筍倒掛;懸崖滴乳,落水有聲。石畫、石筍、石柱、石臺……天然成趣,琳瑯滿目,鬼斧神工,巧奪天成。
李元陽、郭松年、楊慎等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清華洞天”“別有洞天”“坐臥云煙”等雋秀題字。古代文人墨客歷來喜好游山玩水,每見到一處可以直抒胸臆的景點便作詩題字,好不雅興!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清華古洞的:
萬古何人鑿混沌,此間勝景毓清華。
天開小有三窗豁,徑轉(zhuǎn)通明一道斜。
世上奇書難卒讀,從來好事總堪嗟。
太息彩云深鎖處,秋淫橫潦暮棲鴉。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探訪清華古洞。據(jù)《徐霞客游記》載,公元1638年臘月,徐霞客投宿云南驛,在水目山聽無住禪師說起清華古洞后很感興趣,次日便冒雪下山,來到清華古洞,入洞探訪。1639年農(nóng)歷八月,徐霞客在游歷了雞足山等地后,又繞道來到清華古洞,再次進行了探洞考察。
清華古洞,太古之姿,在這里,雖沒有找到神仙,卻得自然之靈韻,享清華之極樂。
小貼士
清華洞素有“滇西第一洞”之稱,位于大理州祥云縣城南3千米的320國道南側,屬喀斯特地形石巖溶洞,洞口向東北,呈黃色,古色斑駁,寬80余米、高30余米。洞口右側頂穹正中,仰視見尺余橢圓形亮光通山頂,稱“碟大天”。洞分三層,洞中有洞,洞中有天,主洞洞底甚為壯觀,闊可容數(shù)千人,四壁石筍、石柱、石臺天工自成,琳瑯滿目。徐霞客兩次臨洞考察;李元陽、郭松年、楊慎等歷代官宦、墨客多次游此,洞口留下摩崖題刻24處之多。
交通信息:從縣城出發(fā),沿著清紅路往西南走大約3公里,320國道南側,就到清華古洞,交通十分便利。
本站轉(zhuǎn)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nèi)與本站聯(lián)系刪除或協(xié)商處理。凡署名"云南房網(wǎng)"的文章未經(jīng)本站授權,不得轉(zhuǎn)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
熱門評論